本书是一本毛南族民族志,田野点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堂八村。本书以毛南族的家为视角,关注毛南族家庭结构、家计生产、家的空间、家的仪式等内容,并从中窥视毛南族社会结构的特征及社会变迁轨迹,继而探讨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
本书是一本毛南族民族志,田野点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堂八村。本书以毛南族的家为视角,关注毛南族家庭结构、家计生产、家的空间、家的仪式等内容,并从中窥视毛南族社会结构的特征及社会变迁轨迹,继而探讨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
本书为论文集,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纳西族历史文化研究所组织,收录了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和田野调查报告等共27篇,按内容分为社会历史、东巴文字、东巴文献、纳西语言、信仰民俗、田野调查六大部分。
书稿由绪论、结语和主体三章组成。基于考古学的成果和文献史料,结合中外有关研究成果和田野调查资料,采用人类学跨文化、跨学科的宏阔视野及理论方法,全面考察狩猎对北方民族社会和文化的产生发展所作的独特贡献和历史作用。
本书所讨论的内容,基于作者自己拍摄的两部影片:《不再缠足》和《故乡的小脚奶奶》,两部影片拍摄于同一个村庄,拍摄的时间相隔10年。本书采用文本和剧照相结合的形式描述两部影片,并描述影片拍摄地的基本状况,以及作者自己在家乡的一些经历。书中,作者增补镜头本身不能传递的背景信息,复原影片拍摄和剪辑过程中的经历和思路,并以此阐述作者对于民族志电影制作、影视人类学理论研究相关内容的理解。该书不仅是关于两部影片内容的一个呈现,也是对影片本身及制作过程的一个反思,同时还是影片的一个延伸。
本书通过对上岩坪寨的田野调查,试图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人口与婚姻家庭、饮食与民俗、建筑与公共空间、文化遗产、生计模式、权力结构、民间信仰、外出务工、闲暇娱乐等方面展现一个侗族村落文化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