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由10篇论文组成。以滇川藏交界区域的农村流动电影放映为视点,用传播学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这一媒介在当地的发生、发展状况进行考察, 论述电影这一媒介在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变化中产生的作用与意义。
书稿由10篇论文组成。以滇川藏交界区域的农村流动电影放映为视点,用传播学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这一媒介在当地的发生、发展状况进行考察, 论述电影这一媒介在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变化中产生的作用与意义。
这是阿旺.却太尔先生——一位蒙古老人的口述回忆。本书记录了他从普通教师到教授、学生导师、国家民委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以及老人教书育人潜心研究,为民族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人生经历。翻译《红楼梦》,被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
内容简介:本书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文史籍中有关羌族历史文献辑要”的最终成果。作者以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四库全书》为文献源,将书中有关羌族历史文献辑录后,进行整理、分类、断句,编辑成完整的羌族历史文献资料辑要《<四库全书>羌族历史文献辑录》。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羌族的历史文化,提供翔实的参考依据。
本书综合运用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及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并通过大量的文献综述、田野调查和历史资料查对等分析研究,从科技进步视角深入探究了瑶族人民在生活燃料、生产生计方式、建筑材料、粮食储藏加工、民族特色饮食等方面历史变迁的过程及动因、科技进步内涵及状况、对瑶族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等。
读者对象: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学生。
本书是“河南回族丛书之二”,是既《开封回族》之后,对开封市之外的河南省其他地区,或以前未收入、新发现的河南省回族文史资料的一个续编。本书是由河南省民委组织编写的,从历史、文化、经济、人物等方面全面详细记述了对河南省的回族作为中原大地的优秀一员做出的杰出贡献及形成的光辉历史与灿烂文化。
读者对象:历史研究者
内容提要: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畲族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十分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成果颇丰。特别是在畲、回、满、蒙古等世居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城市民族问题研究领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收集近年来已发表的研究论文43篇、课题调研7篇汇集成《福建民族研究文集》,从多方面总结和探讨了加强民族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践性。
读者对象:广大读者。
该书稿是《中国少数民族图志》之西北少数民族卷中的一部,全面系统、高度概括、生动直观、老少咸宜、用双语反映我国东乡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精神面貌。该书稿强调全面系统 ,涉及东乡族的人口、居住地、生存环境、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当前发展状况等,但又不长篇大论,力求用轻松自然、高度概括性的语言,优美生动的画面、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东乡族介绍给读者;书稿用英汉对照的形式。
读者对象:民族工作者,青少年
《东北抗日战争朝鲜族人物录》以人物小传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收集整理,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包括在东北抗日联军、东北国民救国军在内的各个革命阵地上英勇奋斗的朝鲜族革命斗士们的事迹,具有很好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