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生, 朴素的幸福》是经济学家金泓汎的自传。
此稿件叙述了金泓汎的家庭背景和成长过程。通过文稿所描述的历史环境和家庭背景,我们能更加了解朝鲜族迁移、定居过程以及关内朝鲜族的生活情况。
此稿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平凡的人生, 朴素的幸福》是经济学家金泓汎的自传。
此稿件叙述了金泓汎的家庭背景和成长过程。通过文稿所描述的历史环境和家庭背景,我们能更加了解朝鲜族迁移、定居过程以及关内朝鲜族的生活情况。
此稿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汪宁生先生(1930-2014)是一位“以治学为职业,作真实之贡献”的学者,一生致力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领域研究,为相关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稿按年编次,将汪宁生先生一生的治学历程及学术成就系统记录。既是为了记录汪先生一生学术,更为了启发后学,帮助他们能从中得到一些知人论世的宝贵知识。
本书是《纳西学博士论文丛书》之一,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李小敏女士博士论文。基于对川滇边界的前所乡两个纳日村落的日常生活、知识生产与社会空间的考察,以村落知识民族志形式探讨空间性与知识生产的关联,及其在国家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的多维样态。
满学研究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中国满学研究院主编的一部文集。本文集内容有两个部分,一是中国满学研究院建立的揭牌仪式实况,包括有关学校领导祝贺讲话、赵杰院长关于中国满学研究院发展方向及历史责任的主旨演讲、各界专家学者对建设中国满学学科建设的学术论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满学专业委员会与辽东学院共建边境民族研究基地揭牌仪式的实况报导。二是围绕满学研究撰述的10篇学术论文,涉及该领域的历史、语言、文学、民族关系、民俗等方面,作者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满学专业委员会的会长与副会长,皆为满学研究领域里知名专家。
本书聚焦于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与社会文化互动问题。通过对四个少数民族村寨空间上、时间上、文化象征意义上的“日常语态”的考察,本书从超越乡土的“个人”、“族群”和“国家”三个关联性维度,展现和分析了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图景与内在勾连,认为现代媒介是传统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变迁和社会生活的粘合剂和间离者。本书较好体现了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追求和取向。
本文以清代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后被清政府"善后"安置在六盘山-泾河上游地区的陕西回民("陕回")为研究对象,考察一个族群的集体记忆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生成的,以及实现"异乡"的文化再生的历史过程。
斯郎伦布,藏族,1974年生,云南省德钦县人,德钦县文物保护所所长,副研究馆员,创办非盈利性文化保护组织卡瓦格博文化社。
读者对象:藏族民众及文物收藏爱好者。
本书以灾难人类学为研究视角,将岷江上游七盘沟羌村社区作为田野调查个案,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范式,纵向通过往昔、现状、未来的历史特殊论建立起横向的个人、乡村、区域三层结构,观察七盘沟在自然灾害催化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论述了村落、民族共同体在历史演化中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