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的书香,没有形状,没有重量,千百年来,却总能为一个个家庭涂抹最明丽的底色——“钟鸣鼎食之家”也必得是“诗书簪缨之族”,否则便多了土豪气;稼穑之户若能“农锄还带经”,才担得起“耕读家”的匾额。无数读书人家的寻常生活,簇成了滋养中华文化之藤的浓密根须,即使那熊熊的战火将无数传世典籍化作焦蝶,却仍有数不尽的家庭,将书香与血脉、姓氏、家风一起,默默地传续了百年、千年,一次次为“礼失而求诸野”成为可能而储藏、积攒了能量。
今天,长桌上铺满了全国各地推荐而来的“书香之家”的材料,文字、照片、奖状……细细翻看,可以发现,他们买书藏书,却不是大藏书家大学问家;他们读书写书,却不是知名作家文坛巨擘。他们只是格外喜欢读书,为“半床明月半床书”而浅吟,有“束书牛角还农圃”的低唱,有一本本读书笔记,有一次次征文比赛的获奖证书,阅读让他们知书达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工作出色、儿孙成器、邻里称赞……
书香之家,汇美好书香国度
推荐“书香之家”是以普通读书人家作为接地气、可仿效的身边榜样,让更多的家庭“见贤思齐”,让更多的“自然人口”转变为“读书人口”,从而建成一个“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提升国民文化涵养的必由之路
随着技术与物力的发展,书籍的制作成本大幅下降,流通范围却大大扩展,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得以承接书籍福泽之时,现代社会也就踏着印刷机轮转的声音且行且近了。即使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阅读仍有着不可替代之力。它不仅可以协助我们创造繁复恢弘的物质世界,更能将我们从纯粹的物质欲望中解放出来,于声色光电中获得心灵的清明与丰盈,于知识与经验的侵袭中开启生命的理性与洞察,再去改变我们的身边,改变我们的环境,改变我们的社会。进入21世纪,一个真正的文化强国,必不再是只靠少数精英就能成为扛鼎之国,而必须要建立在普罗大众的整体文化涵养与创造力的基础之上。
全民阅读,从一声号召、一场活动、一个提案、一个标志……到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巨大的现实意义渐渐浮出水面。对于今日中国而言,如果能够实现人人有书读,人人爱读书,人人能够从阅读中获取快乐、获取知识、改变自我,那么,这无疑将大大加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存量与文化潜能。充满书香的国度,便是被人类智慧的精粹浸润着的国度,未来美好,无限可能。
书香家庭,建造书香国度的基石
滴水成海,积土成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今日中国,不乏典藏珍稀版本的藏书大家,也不乏学富五车的学问大家,更不乏已经将读书作为日常生活的“书香门第”。但需要直视的是,城市、乡村中仍然有许多无书可读的贫困家庭,也仍然有许多有钱买书但没有读书习惯的家庭——读书,可以有一千个理由,不读书,亦可有一千个理由。此次在全国范围内隆重推出“书香之家”推荐活动,是因为“书香之家”与建设书香国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家庭文化传承,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爱默生说:“家庭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一日之中,人们的胃口得到三餐的满足,而人们的心灵却得到千百次的满足。”每个人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平凡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家庭生活的经验包含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家庭的文化内涵对于提升每个人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诚然,家庭生活是锅碗瓢盆进行曲,而家中有书相伴,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读书,是给家庭生活赋予意义,给家庭生活注入心灵的宁静,为家庭生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家庭美德传唱,推动着社会美德弘扬。读书不仅是为自身素质提升和心灵安顿,更是向自己最近的亲人,奉献自己的知识、爱心、理解与支持,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家人更互敬互爱,而这正是良好家风得以树立和传承的基础。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
家庭和睦幸福,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家庭幸福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内容,和谐家庭对于社会和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都面临两个世界:一个是向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高生活质量;一个是对内,吸收生活养料,滋润生命。家庭生活是俗常的、琐碎的,到哪里去寻找我们遗失在忙碌中的优雅?到哪里去寻找我们埋没在琐碎中的深刻?到哪里去寻找我们搁置在平凡中的梦想?唯有读书!让我们能够修炼优雅、沉淀深刻、重拾梦想!家人热爱读书,虽然不能一定保证家庭幸福美满,却为家庭幸福美满提供了精神支持。家人都养成读书习惯,便不自觉地有能力扩充自身,扩大自己的生存方式,使家庭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书香之家,绘中国最美地图
这996个推荐家庭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区)和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单位,每一个家庭都有着真实、鲜活、富有感染力的读书故事,有大量的线索和丰富的素材。
他们如此普通,如此亲切,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左邻右舍。书房的照片最能带给人震撼和感动,那斑驳或考究的书柜,那整齐的书架和书架旁的绿萝,那书籍间露出的铸铁暖气片,那横着竖着摆放的一摞摞杂志、报纸和书籍,那插在剪开的塑料瓶里的一把毛笔,那一排旧版名著里竟然有你小时候看过的版本,那书脊中竟然有你心仪已久却无缘购得的那部书,那墙上挂着的古朴的字画或泛黄的照片,那静静依偎着书本的陕西布老虎、乌木雕刻的长颈鹿……倏然间你的心扉就这样被打开了,你是不是很想热情地扑上去握住户主的手,诚恳地说:“很想和您做个朋友!能不能先借我那本书读读……”
翰墨书香记载着这996个家庭的与众不同,下面就来一探究竟。
几代同堂共读,再现耕读传家乐。耕读传家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耕读传家”所体现的是普通劳动者家庭对读书的热爱、读书习惯的培养与传承。例如:重庆市万世玺家庭,是一个四世同堂的书香大家庭,87岁的爷爷天天读报刊,写得一手好字;户主万世玺是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四个孩子都大学毕业。家庭藏书超过万册,每年买书、杂志的花费都在万元以上,一家人科研成果有100多项,也正是由于读书,一家人知书达理,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覆盖多个民族,姹紫嫣红总是春。除汉族外,推荐家庭涵盖壮族、满族、回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家庭数量达150家,占比为15%。例如,云南傣族艾诺家庭,户主曾是一位新闻工作者,他退休后创办了别具特色的“艾诺书库”,尽己之力弘扬和保护傣族文化,这个书库被称为“一个人的博物馆”,在国内和东南亚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书库创办至今,已经接待了3000余人,成为许多学者、专家研究傣族文化的必到之处。他还翻译、整理、出版了《香发姑娘》《三角螺蛳》等傣族叙述长诗。
诠释阅读力量,梅花香自苦寒来。推荐家庭中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特点明显,不乏通过阅读成才创业后回报社会、造福乡邻的案例。例如,海南省邢福浩家庭,户主邢福浩初中文化水平,是海口市运输公司一名退休司机,妻子也只是力车厂的一名工人,两人养育了3个孩子,还要赡养3位老人,早年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在夫妻的教导下,3个孩子都热爱读书学习,考上了大学,家庭经济状况有了很大好转。2004年,邢福浩退休后回到家乡美柳村,将祖宅修建成“百合斋”,书柜里各类藏书上千册,墙壁上镌刻治家格言,绘制了孔孟道德教育的漫画,并为村里孩子设立了考取名校奖学金。
扩散读书之风,春风化雨泽邻里。所推荐家庭多有读书、藏书的家风,特色明显,并且能够帮助、带动邻里读书,成为群众身边的榜样。例如,河北省房红霞家庭,户主在自家院里办起了“农家女书社”,吸引周围村子村民前来看书,并且以书社为平台免费给农村妇女做能力建设培训,为当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作出了贡献。
偶遇“星”辉斑斓,传播读书正能量。在推荐家庭中,也有少量来自戏曲、演艺、书法、绘画等领域的书香门第,充分表现了读书对事业的重要推动作用。例如,北京市李岩家庭,户主是橡树湾社区图书馆“第二书房”的创办人,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和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其妻、其女都曾出版过作品。
读书贴近灵魂,呈现普通人的真善美。通过倾听申报家庭成员的读书心声,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个普通中国人对书籍、对生活的真挚热爱、美好情感与不懈追求。996个“书香之家”,约七成为普通群众家庭,他们的读书心得体会质朴又充满真情,呈现给当代中国民众最美的内在光华。例如:
“常青苑主树常青,白首童心志青云。但愿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安徽中学退休教师夏传寿
“我们夫妻都是残疾人,结婚已经17年。丈夫下肢残疾,以轮椅为伴;妻子先天双目失明,从未见过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通过读书,不仅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同样,我们通过读书结缘,成为志同道合的夫妻。尽管我们没有孩子,但我们以书相伴,读书成了我们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
——北京李珍
推荐过程严谨、辛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社会因为有不同的个人和家庭的存在而充满活力,而不同家庭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构成一幅世界的图画。因此,倡导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倡导家庭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核心在于建设书香家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负责人介绍,“书香之家”推荐活动的计划早已酝酿多时,而“书香中国”理念的推广成熟促使“书香之家”破壳而出。
“书香之家”的缘起
2006年4月,原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共同发出了《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此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列入总署每年的工作计划。
随着时代发展,全民阅读这一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官方与民间的关注,图书馆领域、教育领域、新闻出版领域……都可以说是促进全民阅读的主阵地,而总局这些年的努力方向,则在于促进全民阅读制度建设——集举国之力、由政府主导,为改善国民的阅读环境、提升国民的阅读习惯而努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和活动平台。在实际工作层面,总局开拓了一系列常规全民阅读项目,如发布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推荐优秀书目、编写《全民阅读活动简报》、联合中央电视台举办“书香中国”电视晚会、培育“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品牌等;在制度建设方面,推进全民阅读立法工作以及制定国家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是总局目前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重中之重。
推荐活动的“时间简史”
2011~2012年,详细论证。面向基层开展全民阅读“七进”工作,是原新闻出版总署早就确立的工作方针之一,分别是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因此,早在2011年,出版管理司就开始策划一项真正能够推动阅读进家庭的全国性项目。当时,江苏、河北、天津、北京、长沙、深圳等地已经开展了一些地方性的“书香家庭”“藏书之家”“读书达人”的评选、竞赛活动。为此,出版管理司邀请这些地区活动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举办此类活动的可行性与方案。在座谈会上,大家谈论起各自的活动滔滔不绝,原来这种纯文化类的评选活动,能够引起民间极大的热情,许多家庭很重视这样的称号。
2012年,通过无数次深入讨论,进行实地考察,最终为这次推荐活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设置具体数字门槛!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国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阅读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二是这不是一项评比活动,如果必须设立书籍数量的门槛,以量取胜,那这次活动必将成为一次旷日持久、劳力伤神的“书籍普查”。推荐活动重在吸引基层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宣传优秀的“书香之家”典型,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实实在在地培养读书风尚。换句话说,要发掘生活在你我身边的邻家百姓,将他们的读书故事、因读书而获得的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影响感动更多的人,吸引更多家庭去发掘书籍中的无尽宝藏。
2013年,繁忙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深思熟虑和实地考察后,最终讨论敲定了推荐的基本条件:
1.家庭成员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文明知礼。
2.家庭成员热爱阅读,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家庭有一定的支出用于购买书籍、订阅报刊等;家庭有一定的藏书数量。
3.家庭成员读书能够学以致用,有突出的阅读成效。
4.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家庭成员的读书之风在邻里、社区、村镇或工作单位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能够鼓励、带动周围群众阅读。
4月1日,《关于开展首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的通知》下发,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分配的候选家庭名额,由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各地开展推荐工作,并要求各地充分宣传报道,最大限度地吸引基层群众踊跃参与。同时,强调推荐的候选家庭要以基层和普通群众家庭为主,要深入挖掘基层和普通群众家庭感人的读书事迹、读书故事,充分发挥“书香之家”在基层和普通群众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对于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热爱阅读的家庭要给予倾斜。
首届推荐活动,确定指标为1000家,按照各省人口基数和家庭数量,每个省需要推荐10~40个家庭。
6月,各地确认的推荐家庭材料如雪片般扑面而来,堆积如山,工作人员即刻投入到火热的材料复核工作中去。
复核工作真的很辛苦,工作人员牺牲了午休时间,不断加班,甚至放弃了宝贵的年假。因为是首届,所以材料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难题,需要仔细分辨,慎之又慎,反复与地方确认、沟通。
9月底,终于处理完所有问题。为了保证推荐的公正性和权威性,10月17日~18日又召开专家审核会议,邀请出版界、阅读学界、新闻界知名专家学者,对申报材料共同审核把关。
经过专家小组内讨论和大会评议,和相关省局核实、补充材料,确定拟推荐“书香之家”996个。
12月中下旬,各地推荐的996个候选家庭名单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www.gapp.gov.cn)和《中国新闻出版报》上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报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