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时期的出版行业,格外强调编辑智商的重要性,即所谓编辑水平的高下。但市场经济到来后,我们似乎突然发现:仅有高智商是不够的。纯粹的高智商已经不能够处理和解决多维度的问题,而恰在这时,情商高的人可能会以四两拨千斤的姿势侧身而入,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作为一名编辑,一定要协调好智商与情商的关系,才能在今天的出版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智商
决定编辑文本内在质量
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而编辑所需要的智商,无非就是将以上的各种能力运用在工作中,使稿件中的文字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使作品趋于它应有的巅峰水准。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高智商的智力活动,其运用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文字的感知能力。当一部书稿放到面前,合格的编辑通过对作品的通读,很快就能判断出它的真实水平,清晰地知道其是否达到可以发表的标准。这属于编者的智力范畴,概括性地整体把握以及眼光的精准度决定了编辑水平的高下。
文字的基本辨识力。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考量编辑智力水平的标尺。任何一个作家或文字创造者,都有一定的局限,编辑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文字进行再次加工,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编辑最重要也是最繁重的工作,也是最能体现编辑水平的环节。那些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科学的、幻想的,诸如此类领域,都让编辑不能有一点点闪失,否则就会让这部作品的价值大打折扣。
作品整体的掌控力。这一环节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最能显示出好编辑高屋建瓴式的眼光。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具有将原稿进行删减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加工与编辑稿件实则是个再创造的过程。一部作品,编辑越是能处理高难度的文字和内容,作品达到的水准也就越高。往小处说:编辑的智商关乎文本的内在质量;往大处说:编辑的智商水平也关乎整个时代的出版水平。
谁能调动智商的最大值,将这个能力转换为好文本,谁就具备了好编辑的素质。作为编辑,只有将阅读、判断、加工、编辑等能力综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智商能力的编辑。
情商
决定编辑文本外在效益
作为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不过就是一种情绪智慧,体现为社交、接人待物、谈话技巧等控制情绪和精神,以及协调周边事物的能力。如果说情商是领导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那么对于编辑来说,你就是手中文字的管理者,作品就是被管理者,你的任务就要让这些文字在你的手中放射出光芒,让全世界都知道这部作品的价值。这需要将你手中的书稿以最大的价值呈现给市场。这个能力,实则是由编辑的情商决定的。
组稿能力将被视为编辑情商的第一体现。在人海茫茫中,找到合适的作者如同大海捞针。当你选定一个目标时,你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你会为此兴奋不已,如中了头奖般地幸运与快活。但很快你就会发现,他或她也是众多出版社编辑追逐的目标!这个时候,功夫就在诗外了——你有再好的鉴赏力和编辑水平,但是如果你联络不上作者,或者说你对作品出版的设想无法说服作者,反过来,作者不知道你,不了解你的编辑背景与水平,进而不信任你,当然你就不会拿到书稿。
酒香犹怕巷子深。当一本书付梓时,好编辑需要吆喝,为自己编辑的作品举旗呐喊,无论是写书评、做广告还是找评论家写评论,需要的都是编辑本职工作之外的能力,是否具备活跃的思维方式和广泛的人脉资源,是否善于为书的宣传制造声势,已经成为衡量编辑的一个重要标准。
所以说,情商的运用是作品外延的筹码,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智商+情商
优秀编辑的素质
一本书的成功,来自于有创意的策划、完善的文本和精确的营销方式。整个流程里面汇聚了情商与智商的精华——好的策划和文本需要智商的稳定性来支持,而对于组织稿件和宣传推广则需要灵巧的情商元素来融会贯通。在业务上不断完善、提高编辑水平已经是老生常谈,但这是根基,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轻浮;而对于文本之外的元素,情商的意义非同小可。同样的一本书,可能在不同的编辑手里,会有不同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应,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人际关系的斡旋能力。
作为编辑,在强调智商的同时不能忽视情商的运用与提高,只有当智商与情商完美统一时,编辑才会有高明的点子与深思熟虑的设想,才会将好书呈现在读者面前。
优秀编辑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成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创造才能最终获得。正因为如此,编辑应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充实自己、发挥潜力、不断提高,让智商与情商在所做的书籍中交相辉映,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尽情发挥。让作品在自己的手中达到文本的有效传达,并且在市场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样的编辑,才算得上是优秀的、理想的。(程黧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