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事引起了我对文化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特别关注。一件是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末务虚会召开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加快“两制”(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培育新闻出版企业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问题,并且受有关杂志编辑部的邀约,以此为题目,比较用心地写了一篇文章。我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对合格的市场主体继续追溯的逻辑驿站:那就是对出版企业家乃至文化企业家的培育、他们的成长以及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另一件事,是有同志向设在我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此项活动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由我院承办)办公室推荐了《以企业家精神点燃时代引擎》一书,该书作者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林左鸣同志。我们几位受委托前去邀请林董事长作为我们主题读书活动的演讲嘉宾,并与他就企业家的成长、企业家群体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短暂交流,听到他谈及对企业家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特别的体验与见解,这加强了我对文化企业家、出版企业家问题追踪研究的责任感、使命感。
如果说我们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立的话,那么,说我们的改革、发展催生了一批,甚至一大批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企业,就应该成立。这些企业既是改革的产物,又是改革的动力,在事实上推动着改革的前行。再进一步说,我们的改革、发展催生了一批甚至一大批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企业家也应成立。正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支撑了、引领了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急剧增加和扩张,彰显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进一步说,与这些著名企业家相伴而行的,帮助他们在苦难中崛起、在曲折中前行、在压力中提升的是伟大的企业家精神,此说也应成立。有人把这种精神具体分解为7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民族精神,同时将其归纳为“修身、兴企、报国、看天下”的企业家精神。譬如对林左鸣先生,这样分析是有道理的。
以此来考量我们的文化企业家队伍,或者干脆来考量我们的出版企业家队伍,这样的企业家也还是为数可观的。比如在任的出版企业家谭跃、李朋义、柳建尧、龚曙光、陈海燕、王亚非、陈昕、罗小卫、杜金卿等可以称之为这支队伍的佼佼者。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这支出版企业家队伍的鼎力支撑,引领了这些年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和空前繁荣。正是这支队伍的文化企业家精神,“滋润”着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担当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重任,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形成文化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土壤,如何打造适合出版企业家进步有加的舆论氛围。就环境和土壤而言,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建立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切实完善,本身就是要把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内在地、紧密地结合一起,这也正是我们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的初衷之所在。就政府来讲,可以考虑对企业家采取与对公务员明显不同的管理办法。主要从市场角度,即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家个人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政策。比如目前我们公务员的退休年龄,男同志按60岁掌握,女同志按55岁掌握(这个年龄尺度已经在给予延长的制度安排之中)。但对企业家,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掌门人来讲,可以适当放宽,甚至可以考虑,只要企业的干部职工拥戴(这当然要有一定的标准),自己确有较强的经营管理才干,并且身体状况允许,就可以较大尺度放宽退休的年龄限制。
从文化企业家自身来讲,其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个群体对于国家和社会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应志存高远,以企业为家,以文化为本,以经营为业,紧紧地盯住市场,盯住省市市场、国家市场、国际市场,善抓机遇,善对挑战,最终赢得市场、赢得挑战;而不是只盯住市长,盯住部长,或者把企业当跳板,商而优则仕。那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或者把企业作一己的据点,那就属等而下之,不齿一谈了。
从社会来讲,大家都应来关心和呵护文化企业家的成长(当然包括对不良企业家的批评与制约)。因为文化企业家才是文化财富的最终源泉,是精神生产的深厚家园!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能力释放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与否,我们的媒体对其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文化企业家的成长和企业家精神的弘扬鼓与呼。我们的各类社团组织也应把为企业家服务、帮助企业家成长,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加以履行。我们的公民应该把包括文化企业家在内的企业家群体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加以尊敬和加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