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意见》明确提出了对于体育赛事、文交所、艺术授权、工业设计和旅游演出五大领域的鼓励政策。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上述五大新兴领域或将快速起步,迎来跨越式发展。
体育赛事 体育总局审批权下放有望破冰
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向记者表示,此次《意见》尤其加强了对于体育产业的政策倾斜,其中明确提到要“进一步放宽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范围,探索建立与体育赛事相关的版权交易平台”。
“这就释放出一个利好信号:体育总局的审批权下放或将变成可能。”何文义分析,中国体育赛事审批权牢牢握在体育总局手里,大小赛事申办、引进都需要体育总局审批。由此造成很多有想法、有资本的企业难以获得赛事审批,而能够举办赛事的企业或者机构又不具备市场运作能力,导致国内赛事市场低迷,难有极具市场号召力的赛事。因此,体育总局向市场放权是大势所趋。只有审批权下放,五花八门的赛事才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经过大浪淘沙后,会保留一批具备极高人气和市场价值的精品赛事。
北京中奥延旭国际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总裁王树延对赛事转播权改革更为关注。国内赛事转播权均被电视台垄断,形成了和国外完全相反的运作机制。“以英超为例,每一场英超的比赛转播,电视台都是要给英超付费,但在国内,我们自己举办和引进的体育赛事反而是要向电视台交费才能获得在电视台播出的机遇。”
何文义对此表示,打破电视台转播权垄断的根本措施也在于体育总局审批权下放。“其实央视对于很多热门的赛事也是需要花钱购买,国内赛事市场不景气,电视播放没收视率,进而没广告收益,因此电视台不愿意播放,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体育总局审批权下放,将是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文交所 “规范”和“标准”成主题词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张天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意见》出台对文交所产业是个利好消息。其实,国家对于文交所的态度一直是鼓励发展,而非“一棍打死”,历来各项政策都如此,此次《意见》也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发展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交易市场”。但鼓励的前提是文交所必须规范,此前文交所领域的大整顿就是由此而来。
因此,“规范”是今年文交所发展的第一个关键词。而且《意见》尤其强调文交所要在一定区域和一定行业,有针对性地发展多层次市场体系,实现差异化竞争,不搞一窝蜂。“好比艺术品份额化,这种模式本身没有对错,但大家一拥而上,激烈的竞争和过火的态势直接导致艺术品份额化模式被妖魔化,得不偿失。”张天解释。
今年文交所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标准”。张天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文交所行业必须联合起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出一整套标准,明确文交所的制度系统、定位划分甚至是评估鉴定体系、监督管理要求、奖惩措施等。只有让文交所行业实现标准化,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张天坦承,很多人都认为文交所发展陷入“寒冬”,实际上文交所发展刚迎来“春天”。以上海文交所为例,2013年,上海文交所已经在文化产权交易领域拓展出15个细分市场,全年交易各类文化产权项目10314宗,成交额达到260亿元,共有10822个项目挂牌。占全国文化产权交易的60%以上。
艺术授权 十年内中国成为全球第二
所谓的艺术授权,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或代理的作品或艺术品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后者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此次《意见》提出要“促进艺术衍生产品、艺术授权产品的开发生产”,之所以如此重视艺术授权,就在于其极高的市场价值。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动漫产业整体收入达321亿元,其中69%的收入都是来自于艺术授权的衍生品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艺术授权已经发展成为千亿美元规模的庞大产业。
国际授权业协会(LIMA)主席查尔斯·瑞奥托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全球授权商品的零售额已达到1890亿美元,其中1120亿美元的销售来自美国。2013年底,中国授权产品的零售额仅为52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及全球零售额的3%。
大业传媒集团总裁苏忠表示,艺术授权产业发展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无形的版权价值变得有形。因此首先要成立版权登记评估机构,其次要配套建设版权评估的系列标准体系。让版权价值有标准可依,有规律可循。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也可以发起成立中国授权产业指数,让艺术授权产业更加规范化”。
查尔斯·瑞奥托也透露,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授权市场,中国授权市场从2005年开始,八年增长343%,每年约有43%的增长,远远高于其他国家。预计到2023年,中国将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授权市场。
工业设计 设计将倒逼文创产业“蜕变”
此次《意见》提出,“推动创意和设计优势企业根据产业联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业务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副理事长宋慰祖认为,国家这是为了建立“倒逼机制”,力图通过设计产业引领文创产业的整体创新。中国很多制造业产品都被认为没有特色、没有文化附加值,核心就是设计理念缺乏。
“要实现设计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面临两大难题:缺乏对接平台和机制;对设计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宋慰祖强调,《意见》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目的就是让企业认识到设计的引领作用,增强企业对于设计的理解和运用,为自主创新奠定基础。而鼓励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业务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则是为了解决对接平台和机制的问题,改变设计的需求双方、资本互有需求但互不相识的现状。
北京在此方面走在了前列,DRC基地(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和CDM(中国设计交易市场)项目先后确定,前者已经开始运作,重在培育中小设计企业,后者正在建设,旨在打造供需双方对接的平台。目标是引入国内、国际龙头设计机构。
“下一步我们计划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成立其针对创意经济和设计创新二类中心,让北京真正实现国际化的设计之都。”宋慰祖称。
旅游演艺 演出剧目产品化
在演出方面,《意见》强调了旅游和演出的跨界融合,提出“支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东辉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今的演艺产业已经不是单纯地看戏演出那么简单。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演出变成了自己在当地娱乐休闲的一个环节。以很火的旅游演出为例,其实游客想看的不单纯是一场演出,更是通过演出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
“天创演艺的驻场演出《功夫传奇》主要针对外国游客,其实这部剧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将中国的武术文化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国内观众看完觉得没什么,但对于外国游客而言,他们是第一次通过一部舞台剧了解中国的武术,所以很多外国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张东辉表示,尤其对于旅游演出而言,剧目要产品化,旅游演出的定位是娱乐性,让游客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快乐和享受是宗旨所在。因此,未来的旅游演出要学会在内容和营销上进行包装,娱乐化、简单化是旅游演出最主要的特质。
与此同时,如今的演出产业也朝着综合体方向发展,演出不再是单一生态,而是一个围绕演出,包括多个剧场,商业地产、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演艺综合体。 中国演艺谷总经理唐虓珲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正在建设的中国演艺谷总共将建成13个剧场,还会配套相关商业设施。目前已经建成两个超过3000个座位的大剧场。“演艺综合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要想实现目标,除了要把握好演出的内容,还需要在演艺综合体的管理方面拥有很强的运作能力,能够同时解决戏剧制作、商业运营等各方面的难题,这是极具挑战的考验。”(陈杰)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