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 李白的乐搭子、王维的知己、杜甫落花时节又逢的“君”,唐诗中的李龟年是个什么人?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3-01
    他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座上客,也是文人墨客的搭子与知音。王维以《相思》寄语他,杜甫在落花时节又逢他。这便是李龟年。
  • 一份存世手稿 映照千年中华文脉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3-01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份被称为“镇馆之宝”的手稿,它就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现存唯一一张手迹原本,洵为珍贵。这张司马光亲笔书写的草稿虽然只有29行、465个字,但却记载了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一整年的史事。手稿呈现了东晋初年政权割据的历史图景,背后则是中华民族对于天下一统的不倦追求。
  •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3-01
    辞旧迎新之际,很多国家的人会提出一个老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过年总是不在同一天? 事实上,中国有两套历法,一种源自西方的纪年方法,又叫西历或公历;一种源于中国汉代,名为农历。中国人把农历“一月一日”称为“春节”,因此,如果以西历作为参照标准,每年的农历“一月一日”并不是固定的。 同样用于纪年,为什么中国人与西方人会使用不同的历法呢?这与中国人基于自然属性的时间观念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 万里戍边守家园,260年前,锡伯族书写了一段辉煌壮阔的民族史诗 | 星耀边疆之②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3-01
    “向西行进,前方,是十分遥远而荒凉且非同寻常的征程,太阳也得走四个小时,锡伯族队伍与太阳一起西行。从此,太阳不再西沉,永远照耀着伊犁河谷,天下河水向东流,特克斯河流到锡伯人屯居处改称伊犁河,被锡伯族人的西征壮举感动得掉头向西……”作家杨盛龙在他的《太阳西行》一文中这样描述锡伯族西迁戍边的壮举,把我们带回了26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感谢大秦公务员“喜”,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秦律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3-01
    清末以来,随着国家的开放进步,现代法律原则逐渐树立。不过,鲜为人知的是,“罪责刑相适应”“疑罪从无(轻)”等原则早在《尚书》中就有体现;而自首、立功制度以及通过犯罪构成要件来衡量、区分刑罚的量刑等规则,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已广泛应用,并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被记载。
  • 宋念申:从全球史角度重新认识“现代”| 文明对话 和合共生之①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3-01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更需要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福祉。中华文明能否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智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经验能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借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否为发展世界文明、破解“文明冲突”贡献力量?“道中华”文明对话国际会议努力搭建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整理编辑了部分参会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 藏香,如何从礼仪祭祀到日常生活用品?丨雪域遗珍之④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2-01
    藏香,如何从礼仪祭祀到日常生活用品?丨雪域遗珍之④  来源:道中华 相传公元7世纪,藏文创制者、松赞干布的大臣吞弥·桑布扎在吞达村发明了用水车磨制藏香的工艺。为了避免水车工作时伤及水中生灵,就在吞巴河与雅鲁藏布江的汇合处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江中鱼不得入此河”。从此,吞巴河中就再也没有鱼。在当地村民心里,这条河是“不杀生之水”,是自然的慈悲;吞弥·桑布扎带来的藏香制作技艺,是祖先的恩泽。
  • 新疆采棉工:被保护还是被“强迫”?|“正道”专栏之③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2-01
    新疆采棉工:被保护还是被“强迫”?|“正道”专栏之③ 来源: 道中华 美西方反华势力为抹黑中国炮制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弥天大谎。这与新疆棉花等产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新疆各族人民劳动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的事实完全相反。此举充分暴露了美国打着人权的旗号破坏人权、打着规则的旗号破坏规则的霸权本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理念中,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劳动者权利中的自由择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等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从新疆棉花生产过程和产业发展角度看新疆发展中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
  • 行走不止,“传梭”不息,郑芬兰和她的两万三千把梭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1-26
    行走不止,“传梭”不息,郑芬兰和她的两万三千把梭 来源: 道中华 中国人常说“岁月如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见过梭。 在浙江杭州余杭区百丈镇的全国首个纺梭主题博物馆——传梭博物馆,23000多把梭陈列其中,蔚为壮观。从织布机上的辅助工具,到印刻乡愁的文化遗存,这些梭编织出千年纺织技艺的文化经纬。它们有着不同的材质,来自不同的地方,甚至有不同的名字,“初心之梭”“传承之梭”“生命之梭”……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便是馆长、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20余年的“寻梭之旅”。
  • 内蒙古这座草原古城,800年前曾是商贾云集的显眼包?|民族交融交错地带之①
    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1-26
    内蒙古这座草原古城,800年前曾是商贾云集的显眼包?|民族交融交错地带之① 来源:道中华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有一处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元代遗址——集宁路古城遗址。遗址东距张家口市140公里,南距大同市90公里,向北进入蒙古戈壁草原,向南进入中原腹地,是草原丝绸之路东端的一个重要起点。这里曾是一座繁华的草原城镇,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之地,各民族在此交错杂居,不同风俗、文化在这里聚集、融合、传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兼容并蓄的北疆文化。

页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