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内外都是家:“闯关东”圆梦第二故乡
发布日期: 2023-01-12
长城内外都是家:“闯关东”圆梦第二故乡
来源:道中华
十几年前,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火爆全国、反响巨大。该剧塑造了山东人朱开山一家去关外讨生活的艰辛群像,他们成为了近代重要移民潮“闯关东”的典型人物缩影。“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移民壮举。
“闯关东”不仅为以山东人为主的几千万华北人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也为后人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生动演绎了长城内外的社会与文化互动,书写了一部移民的艰辛创业史。正是这长达三百年的关内关外移民浪潮,使得“闯关东”人,迁移到富饶的东北地区创业谋生,圆梦第二故乡。
▲“...
-
元世祖忽必烈赐予萨迦法王八思巴的铁盔甲长啥样?
发布日期: 2023-01-11
元世祖忽必烈赐予萨迦法王八思巴的铁盔甲长啥样?
来源:道中华
盔甲是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也称铠甲。先秦时期,主要用皮革制造,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出现用铁制造的铠,皮质的仍称甲;唐宋以后,不分质地材料,称甲、铠,或铠甲连称。▲萨迦法王铁盔甲 元代 盔直径23.5厘米 后身40厘米 身甲长80厘米 胸围112厘米 铁、皮、丝质。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萨迦法王铁盔甲,是元世祖忽必烈赐予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的物品,为军事防护装具。
盔甲的组成
▲六瓣钢片卯榫焊接制成的头盔,以及盔搭、护耳和织锦颈甲。▲织锦缎面的裙甲。▲皮条串制的柳叶形铁甲。萨迦法王铁盔甲主要由头盔和身甲两部分组成。其中...
-
你绝对想不到:中国最早的长城竟然在河南!
发布日期: 2023-01-11
你绝对想不到:中国最早的长城竟然在河南!
来源:道中华
提起长城,我们立马就会想到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或居庸关长城,甚至会想到怀柔的慕田峪野长城,其实,这些今日我们看到的长城,都是明代修建的,故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长城”。追溯历史,与明长城走向基本一致而修建的长城早在秦朝就已经有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备匈奴而在秦燕赵三国原有长城的基础上修建长城,被称为“秦长城”。有意思的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竟然不是修建在边境的秦燕赵三国长城,竟然是在中原腹地,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长城金山岭云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不在,诸国林立,...
-
海外汉学家系列之③丨这个中国洋女婿如何让狄仁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的福尔摩斯”
发布日期: 2023-01-11
海外汉学家系列之③丨这个中国洋女婿如何让狄仁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的福尔摩斯”
来源:道中华
清末民初,是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一个高潮时期。彼时的大清朝摇摇欲坠,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们纷纷倡导要学习西方各国的先进文化和经验,而部分激进的年轻人则陷入到一个对国外文化无限崇拜,却对本国文化无比漠视的怪圈中。在这极不平等的文化交流中,一个来自西方文明的外国人却无比痴迷于中国文化,他持续不断的为中国文化发声,把自己彻彻底底的活成了一个中国人。他就是荷兰著名的汉学家、外交家——高罗佩。
▲高罗佩。(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
中央政府出面编纂地方志,乾隆帝究竟要表达什么?
发布日期: 2023-01-11
中央政府出面编纂地方志,乾隆帝究竟要表达什么?
来源:道中华
在我国,地方志的编纂一般由相应级别的地方政府进行编纂,比如县级政府组织人力编纂县地方志,但在清代乾隆时期,一部省级的地方志却出自中央政府之手。非但如此,乾隆帝更是屡下谕旨,对编纂工作进行指导。书成以后,乾隆帝的谕旨更是以“天章”的名目出现在该地方志的卷首部位,开创中国地方志类书籍前所未有的先河。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它就是《西域图志》。
本期中国民族报“道中华”特邀苏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侯德仁,为我们讲述这一高规格的由中央政府编纂的地方志以及该书中所体现的清政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所做出的努力。
...
-
跨越千年的等待:神秘西夏陵何以成为西夏绝唱
发布日期: 2023-01-11
跨越千年的等待:神秘西夏陵何以成为西夏绝唱
来源:道中华
作家唐荣尧在《西夏王朝》中这样写到:“贺兰山横亘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之间,从高空中俯瞰下去,贺兰山麓有一大片锥形的巨大土堆,在风沙中静卧了千年,连当地人也很少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更少有人知,在这些巨型土堆下面,又会埋藏着什么?”20世纪70年代随着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开展,神秘的面纱不断展现在世人眼前。跨越千年,这些充满神秘的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又将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此,中国民族报“道中华”对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副主任王昌丰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视频来源:央视纪录频道...
-
汉字之光,何以照亮中华文明(下)
发布日期: 2023-01-11
汉字之光,何以照亮中华文明(下)
来源:道中华
续昨日文:【道中华】汉字之光,何以照亮中华文明(上)
▲汉字书法。汉字书法是独创性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书写传统源远流长,而书法的观念和实践将汉字书写进一步发展到一种高尚的审美阶段。书写中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情感和精神,文字也就有了区别于单纯记录的艺术品格。
二、汉字之光,照亮中华文明之路
远祖先民在使用中逐渐把文字和图画区别开来,如“”可看作车的图画,但当这个符号和语言中“车”的意义、读音结合,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传播开来,原本“同源”的文字和图画开始分家,真正的文字就诞生了...
-
汉字之光,何以照亮中华文明(上)
发布日期: 2023-01-11
汉字之光,何以照亮中华文明(上)
来源:道中华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2020年国家启动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二十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殷墟考察时再次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经简化规范后的汉字是国家通用文字,充分认识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先民一路走来,云南元谋人遗址、...
-
丝路石窟系列之①丨天梯山石窟北凉飞天,再现“河西都会”千年历史风范
发布日期: 2023-01-02
丝路石窟系列之①丨天梯山石窟北凉飞天,再现“河西都会”千年历史风范
来源:道中华
2021年12月,新华社“新华视点”曾报道:甘肃天梯山石窟发现一幅完整北凉飞天壁画。一时间,在石窟寺考古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天梯山石窟北凉飞天壁画的发现,为中国早期石窟艺术提供了崭新的考古材料,也为河西都会“凉州”的厚重历史底蕴增添了熠熠生辉的一笔。为此,中国民族报“道中华”对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文物研究室蔡建宏主任进行了专访,为我们揭开1600多年的历史。
▲纪录片《石窟中国》。(视频来源:央视纪录频道)
初识河西都会“凉州”
▲东汉中后期凉州辖区图。(...
-
一把“小瓷壶”里的政治“大乾坤”
发布日期: 2023-01-02
一把“小瓷壶”里的政治“大乾坤”
来源:道中华
中国人爱饮茶。起初,由于制茶技术比较原始,茶叶只能放在锅中熬煮。直到宋末元初,制茶技术经过一次次 “技术革命”后,茶叶在饮用时对水温的要求大大降低,人们才从原来的煮茶改为用热水泡茶。
泡茶的出现,不仅使饮茶的程序大大简化,还催生了一种新的饮茶器具——茶壶。茶壶是从中国传统酒具——执壶演化而来,其制作工艺与当时成熟的制瓷工艺相结合,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瓷质茶壶。在这些茶壶中,有一种诞生于元代的瓷质僧帽壶,因造型融合汉、藏、蒙古等多民族文化元素而独树一帜。
事实上,瓷质僧帽壶不是普通人日常饮茶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