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 欧洲也出圈,中国筷子为何走了那么远?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24
    欧洲也出圈,中国筷子为何走了那么远? 来源:道中华  续昨日文:【道中华】万物皆可夹,筷子何以流行中华文化圈?(上) 它为何快速出圈?欧洲皇室为何迅速效仿法国路易十四?   到今天,筷子早已不是中餐特有的配置,中国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地区使用筷子进食。如果做个小调查就会发现,世界上40%的人,包括南亚、东南亚、近东和非洲,还是用手进食;30%的人,包括欧洲和南北美洲用刀叉,而剩下的30%,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则是用筷子。再思考一下,又会发现,这与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儒文化三者几乎完全重合。筷子走了多远,似乎就印证着儒文化走了多远。 ▲郊野聚饮图,唐代壁画。(图片来源:...
  • 王巍:中国考古要从发掘走向阐释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24
    王巍:中国考古要从发掘走向阐释  来源:道中华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2002年至2016年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 他是荧屏上出镜率最高的考古学者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他是中国考古的“百事通”,也是热忱的科普者;他走遍众多考古遗址,亲手挖掘中华文明的证据,也在书斋中著书立说,让“冷僻孤高”的考古与众生对话。 考古推手 教育部请王巍参与审定初中历史课本。他翻开初一教材,开篇是中国史前史,考古成果包括山顶洞人头盖骨、半坡和河姆渡遗址等,1975年以后的考古进展都没写进去。孩子们学的史前史,一直停留在半个世纪前的“...
  • 十六国北朝的炎黄认同与中华意识有何关系?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08
    十六国北朝的炎黄认同与中华意识有何关系? 来源:道中华   近日,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民族研究所陈鹏副教授接受“道中华”专访,对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炎黄认同与中华意识进行详细解读。 记者:请问我们应该怎么看“炎黄子孙”这个概念? 陈鹏:至晚东周时期,炎帝、黄帝已被诸夏尊奉为先祖。至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更是将炎帝、黄帝描述为华夏和匈奴、越等民族的共同祖先。可见,“炎黄子孙”观念,或者说炎黄祖先认同早已形成,并非近代的产物。《国语·周语》记载周灵王太子晋提到一些诸侯国“皆黄、炎之后也”;西汉褚少孙补《史记·三代世表》,则明确使用了“黄帝子孙”一词,谓“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
  • 许宪隆:中华文明何以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体系?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08
    许宪隆:中华文明何以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体系? 来源:道中华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近日,“道中华”专访中南民族大学许宪隆教授,深入探讨中华文明何以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体系。 记者: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各民族文化互融起到了哪些作用? 许宪隆:首先,中华文明形成之初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早在远古的神话传说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就已初露端倪。《礼记·王制》里所提到的“五方之民”,其实就是华夏大地上最早的一批文化圈。...
  • 1936年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中国电影为何取得成功?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08
    1936年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中国电影为何取得成功? 来源:道中华   1936年,《天伦》成为第一部在美国发行放映并取得成功的中国电影,《天伦》的成功为中国电影走向欧美国际市场树立了优秀典范,为中华文化在欧美世界的传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成功上映:被美国导演看中的中国影片 《天伦》是1935年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影片。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罗明佑被誉为中国最具活力、最前卫的电影制片人之一。影片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四代人的孝道故事。这部被称为“配音片”的作品是中国默片向有声片过渡时期的产物,即角色的对话内容以字幕形式出现,但整部影片配有烘托人物情绪、引导叙事节奏的背景音乐与专为影片创作的主题歌...
  •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射箭也能成为君子之道?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08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射箭也能成为君子之道?  来源:道中华 “弓箭”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礼记正义》有云:“射之所起,起自黄帝。”“弓箭”文化广泛分布于古代社会的生产、文化、政治、教育、军事、宗教、风俗、体育、医疗等领域中。 ▲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图。 商代晚期,出现了一种以射箭运动为载体,集音乐、舞蹈、礼仪、道德于一身的体育文化活动——射礼,周承商制,将其融入了周王朝贵族教育体系。射礼的目的有四:一是以射御敌;二是以射选材;三是以射交流;四是以射育人。 ▲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射礼拓片图。(图片来源:光明日报网) 射礼是怎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呢?   ▲《艺术里的奥林匹克》《...
  • 为什么说尊重历史传统才能理解不同国家的道路选择?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08
    为什么说尊重历史传统才能理解不同国家的道路选择?   来源:道中华   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就会发现,当今世界不同的区域现象往往要追溯到历史寻找根源,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往往与自身历史传统有关,从世界历史维度理解不同国家道路差异与历史选择,不仅有利于人类文明对话,也有利于世界理解中国。 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 中国政治哲学非常重视“法天则地”与“建中立极”的精神理念。《尚书·洪范》提出“皇建有极”,强调“建中立极”思想——即建立一种中枢政治机制,以确保国家秩序稳定,同时强调“民惟邦本”,谋求百姓安居乐业之福祉。这种政治理念在当时被称作“王道”,《尚书·洪范》进一步对“王道”诠释:“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 比尔·波特如何将中国文化纳入自己的生活?|海外汉学家系列之⑦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08
    比尔·波特如何将中国文化纳入自己的生活?|海外汉学家系列之⑦ 来源:道中华   与传统学院派汉学家不同,比尔·波特以亲身体悟、实地寻访中国文化印迹而知名。他诗意般地在中华大地行走。旅行是他创作的源头活水,也是他亲近中国文化的独特方式。翻译是他的“道”——生存之“道”,学习之“道,修行之“道”。他翻译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古典诗词,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 ▲比尔·波特。(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比尔·波特:创造了多个“第一” 比尔·波特钟情中国传统文化,尤其痴迷于隽美的古典诗词,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找到了一生的志业和精神家园。 他是《寒山诗集》(The Collected Songs...
  • 探秘悬泉置:大汉朝的“官方招待所”见证了怎样的丝路繁华?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01
    探秘悬泉置:大汉朝的“官方招待所”见证了怎样的丝路繁华? 来源:道中华   三十多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一座沉睡河西走廊沙漠中两千多年的汉代邮驿悬泉置重回人们的视线,茫茫戈壁上它曾见证了无数汉朝与西域各国往来的珍贵历史,也对丝绸之路的通畅起到重要作用。   悬泉置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座规模较大的官方驿站,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驿站遗址于1987年首次发现;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为止,是我国发现并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驿置机构。2014年,包括悬泉置遗址在内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 宋朝点茶中的审美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3-01
    宋朝点茶中的审美 来源:道中华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对产茶、采茶、制茶、碾茶的物理与各种工序都做了详细而精到的探讨。他特别指出,只要是涉及喝茶、存茶、点茶,无论阶级贫富贵贱,都可以从中讲究精致高雅的品位,而享有闲情逸致的生活。具体说到追求精致饮茶的方式,他说:“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箧笥之精,争鉴裁之妙。”既然茶是百草英华,点茶所营造的沫饽,就是草木英华的精华,是带有神性的饮啜养生品。喝茶本来是物质性的,是个形而下的东西,可是审美联想是形而上的追求,这种追求审美极致的方向,是宋人点茶要求击拂乳花、沫饽,还要精益求精的潜在原因。 *文章节选自《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页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