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为何会一脉相承?(下)
发布日期: 2023-08-16
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为何会一脉相承?(下)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续昨日文:【道中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为何会一脉相承?(上)
道中华:中华文明能够维持其连续性并历久弥新,原因是什么?
郑大华:首先,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有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在20世纪以前,中华民族还是一个“自在”的民族,没有形成“中华民族”的概念,但自古以来,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自认为是中国人,其建立的朝代和政权都是中国的朝代和政权。
在南北朝时期发生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自称“中国”,将南朝的汉族政权称之为“岛夷”,而南朝的汉族政权同样自称“中国...
-
单家集夜话:民族团结的红色佳话|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发布日期: 2023-08-16
单家集夜话:民族团结的红色佳话|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来源: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一九三五年毛主席率领红军转战宁夏,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一九三六年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10日在宁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单家集夜话”复原场景。(图片来源:西吉县三军会师纪念馆)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会师纪念园、纪念馆。在纪念馆的“红军教会了西吉人做粉条”油画和“单家集夜话”复原场景前,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深情凝视。...
-
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为何会一脉相承?(上)
发布日期: 2023-08-16
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为何会一脉相承?(上)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近日,“道中华”就此话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大华教授。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图为四川若尔盖草原九曲黄河第一弯。(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道中华:中华文明被认为是持续时间最长且唯一一个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为什么这样说?
郑大华:早在1900年,梁启超在他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就写道...
-
宋代铜钱为何能成为辽、金、西夏的硬通货?
发布日期: 2023-08-14
宋代铜钱为何能成为辽、金、西夏的硬通货?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货币,源于数千年前人类经济活动需求而产生。自秦推行货币统一,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货币制度,以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民生。货币也是皇权的象征,每当政权更迭、改元、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时,统治者都会铸造发行新的货币,以昭告天下。
货币还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融合发展,如辽宋夏金时期,各政权虽各铸钱币,但宋钱却在诸政权间广泛流通,极大促进了宋与辽、金、西夏之间的经济往来。
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一统”单元,《方寸货币》展区的一组宋辽金夏钱币,充分体现出辽、金、西夏对中华传统货币形制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
-
四五千年前,黍麦在新疆相逢
发布日期: 2023-08-14
四五千年前,黍麦在新疆相逢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我国百年考古工作的积累,让我们看到了自古以来新疆文化与中原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实。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新疆的考古工作取得较大突破,一系列重大发现进一步揭示了新疆各地与中原地区的密切关系,再次印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汇流而成的。四五千年前新疆的黍麦相逢就是其中典型的表现之一。
中原的粟黍类作物传播至新疆
国内外学界公认中国黄土高原及北方一些地区是粟黍类作物最早被人工驯化的地方,并且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向周边地区传播,由东向西经阿拉伯、小亚细亚半岛、俄国、奥地利,传播到整个欧洲;向东传播到朝鲜,...
-
世界屋脊”筑“天路” “两路”精神放光芒|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发布日期: 2023-08-10
世界屋脊”筑“天路” “两路”精神放光芒|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今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这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年,10多万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奋斗,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
-
“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为何如此重要?
发布日期: 2023-08-10
“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为何如此重要?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察看千年古柏长势,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蜀道对沟通中原与西南地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蜀道沿线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近日,“道中华”专访了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强。
道中华:何谓蜀道?这一交通网络包括哪些道路?
马强:传统意义上的蜀道是指周秦汉唐时期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翻越秦岭、大巴山,经过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古道交通网络。
其中,秦岭段主要有故道(陈仓嘉陵道)、...
-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发布日期: 2023-08-10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则是这个阶段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当我们研习春秋战国的历史,品读《战国策·赵武灵王平昼闲居》之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会有更加深切的体认。该古籍是民族文化宫基本陈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之“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的重要展品。
▲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 《战国策·赵策》(田海林 摄)
胡服骑射的时代背景
为什么胡服骑射发生于战国时代的赵国?...
-
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照见了4000年前的古人
发布日期: 2023-08-10
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照见了4000年前的古人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铜镜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铜镜造型多样,纹饰丰富,既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也有在相互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共性特征,例如龙纹成为不同民族铜镜装饰的常用符号。
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大交融”单元,《镜鉴文化》展区的多件铜镜,生动体现了铜镜文化的丰富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大交融”单元《镜鉴文化》展区。
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发现了齐家文化(...
-
千年的鼓声何以回响不绝?
发布日期: 2023-08-08
千年的鼓声何以回响不绝?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铜鼓是古代南方民族常用的铜制器物。最早发现的铜鼓是云南万家坝铜鼓,距今2600多年。铜鼓在当时象征权利、财富,常用于祭祀、战争、娱乐等,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誉,足见其重要历史地位。
铜鼓代表着当时冶金技术、铸造技术的先进水平,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保存至今的众多历代铜鼓中可以知道,中原文化和技术对铜鼓发展流变产生重要影响。直到今天,铜鼓仍在南方许多民族中使用,千年的鼓声还在回响。
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大交融”单元,《铜鼓之声》展区展出的多件铜鼓,是中原与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