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瑰宝:铜鼓中的文化交流互鉴
发布日期: 2023-10-18
中华瑰宝:铜鼓中的文化交流互鉴
来源:道中华
“铜鼓不仅是乐器,还发挥“法器”的功能,人们相信它具有直达天听的神秘能力。
铜鼓是流行于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和祭祀用品,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中,有一个专门的“铜鼓之声”展区,其中展出的多件铜鼓,是古代中原与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
铜鼓是如何从一种乐器,演变为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它又如何见证了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
道中华:铜鼓有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它真有这么神奇吗?
陆秋燕:铜鼓大约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
-
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下)
发布日期: 2023-10-17
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下)
来源:道中华
“辽宋夏金政权在思想上形成了共尊儒家的理念,在制度上共承了“中国之制”,由此凝聚了华夏认同,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共奉“中国”之号的道路。
随着与中原王朝交往交流的深入,辽夏金政权逐渐接受并形成了共尊儒家文化的理念。在尊孔崇儒理念的影响下,辽夏金政权在官僚、科举、行政、律法四方面共承“中国之制”,从而完成了由自称“中国”到共奉“中国”之号的转变。
共尊儒家之道
宋朝继承了唐五代尊孔崇儒的理念,不仅在中原大兴文教,而且在西北、西南地区创设“蕃学”和地方文教机构,以此推行儒家思想。
公元918年,...
-
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上)
发布日期: 2023-10-17
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上)
来源:道中华
“辽宋夏金时期,诸多政权在自称“中国”、宣称继承华夏正统的同时,逐步完成了对彼此作为“中国”一分子的身份认同。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割据政权长期并立、分庭抗礼的历史阶段,也是诸政权及其辖域民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内聚,逐渐从各自称“中国”发展到共奉“中国”之号的历史时期。
各政权正是在尊孔崇儒的基础上,共同继承了隋唐五代以降华夏的官僚、科举、行政、律法——即“中国之制”,从而自然而然地共奉“中国”之号,由此孕育出“大一统”的因素,为元明清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自称“中国”与炎黄认同
公元10—13世纪,...
-
伊儒会通何以促进伊斯兰教中国化?
发布日期: 2023-10-17
伊儒会通何以促进伊斯兰教中国化?
来源:道中华
“伊儒会通,实际上是伊斯兰教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诸家相通。
明清至民国初期,中国穆斯林先贤将伊斯兰教文化与儒家为主体的本土文化相会通,实现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史称“伊儒会通”。伊儒会通是怎么促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伊儒会通的时代价值何在?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往往都存在自身所特有的精神基因,这种精神基因内在于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世代传承,其基本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正因如此,外来文化在中华大地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展现出深厚鲜明的中华特色。...
-
是它们告诉世界,商王朝真的存在!
发布日期: 2023-10-17
是它们告诉世界,商王朝真的存在!
来源:道中华
“丰富的文化遗物与甲骨文字资料共同揭开了商王朝的历史画卷,确证了殷墟乃是商代都邑,始于公元前1300年的盘庚迁殷,一直到帝辛。
在商王朝灭亡差不多600年后的春秋时期,商王朝的相关文献已经逐渐散佚。对此,孔子曾发出“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的感叹。在近代疑古思潮影响下,商王朝是否真的存在曾一度受到质疑。那么,商王朝是如何确立信史地位的呢?
“古史辨派”的疑古思潮
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的史学研究掀起了一股疑古思潮,出现了辨伪古史的运动,由此产生“古史辨派”。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是顾颉刚,他在1923年《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
瞿昙寺:中央政府经略河湟谷地的历史见证
发布日期: 2023-10-11
瞿昙寺:中央政府经略河湟谷地的历史见证
来源:道中华
“原藏于瞿昙寺的明永乐铜鎏金观音菩萨像,是青海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无声地诉说着600多年前瞿昙寺之盛况。
走进青海省博物馆,按照瞿昙寺隆国殿等比例微缩的木质模型占据着展厅醒目位置。
从1982年编著《瞿昙寺》一书至今,谢佐始终对瞿昙寺一往情深。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青海第一批藏学研究专家,谢佐为何持续将目光聚焦于河湟谷地的瞿昙寺?这座被誉为“高原小故宫”的藏传佛教寺院又深藏着怎样的奥秘?
道中华:多年来您潜心研究瞿昙寺,想必感受尤为深切。在您看来,这座寺院究竟有何特别的魅力?
谢佐:瞿昙寺所在的乐都是我的老家(...
-
为什么我们以九州代指中国?
发布日期: 2023-10-09
为什么我们以九州代指中国?
来源:道中华
“九州”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意象,成为超越时空的历史坐标,因为她是中国!
在今天,我们仍然习惯用九州指代中国。逢盛大节日,我们说“九州同庆”;赞美祖国辽阔疆域,我们说“九州四海”;生逢盛世,国泰民安,我们说“九州攸宁”;赞颂中华大一统,我们说“九州共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首《己亥杂诗(其五)》可谓家喻户晓。诗中提到的“九州”就是指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九州”词条: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那么,“九州”到底指哪里?我们又为什么以九州代指中国呢...
-
在万里长城的心脏做生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发布日期: 2023-10-09
在万里长城的心脏做生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来源:道中华
“如今,长城两边不再有往来飞驰的控弦之士,不再有枕戈待旦的戍边儿郎。往事越千年,长城内外皆故乡。
镇北台,位于陕西榆林市北约5公里的红山之上,是一座气势磅礴的明代长城建筑,易马城和款贡城两大遗存与其遥相呼应,合称“两城一台”。两城一台既是历史上“和平互市”的产物,又是见证“汉蒙一家”的重要历史实证。
汉蒙间的“和平互市”是怎样形成的?两城一台如何成为“汉蒙一家”的见证?
汉蒙互市市场:易马城与款贡城
明朝,中原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互市空前繁荣,长城“九边”沿线设立的“马市”,便是与长城以北各民族进行贸易的重要场所。
自明永乐年间...
-
不只是医书!带你了解真正的《本草纲目》
发布日期: 2023-10-09
不只是医书!带你了解真正的《本草纲目》
来源:道中华
“《本草纲目》问世至今,平均每2.2年就有一次翻刻印刷,是目前所知在国内外翻刻最多的中国科学著作。
有这么一本书,被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等著作中多次引用,并盛赞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鲁迅称其“含有丰富的宝藏”“是极可宝贵的”,并列为“必读书目”;郭沫若认为它“集中国药学之大成”。
这本书就是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为何要编纂《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与前代相比有哪些特殊价值?它又为何能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
▲《本草纲目》集明朝之前本草学大成。2011年,...
-
流动的智慧,中国古人如何与水和谐共生?
发布日期: 2023-10-09
流动的智慧,中国古人如何与水和谐共生?
来源:道中华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古人说“上善若水”,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历朝历代都对治水极为重视。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的历史,从治水的方略和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独特智慧。
道中华: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重视水利的?大禹是最早治水的人吗?
王崇臣、周坤朋:水,关乎农业兴衰、航运畅通、城市安全,历代政权都将水的治理与利用当作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事务。
水利机构是古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中央水政系统是在中央机构内设置的专门管理水利的部门和官员...